近來,布局被動投資策略理財產品、開展指數型投資成為不少銀行理財公司增配權益資產的重要路徑。

中國理財網顯示,目前,中銀理財、民生理財、招銀理財、光大理財等銀行理財公司的多隻公募指數型理財產品待售,其中,中銀理財有21隻相關產品待售。截至目前,銀行理財公司共存續約50隻公募指數型理財產品。

業內人士表示,未來理財資金入市,被動投資或是較好切入點,理財公司將優先發展權益類指數型理財產品,投資標的將逐步多樣化、加快國際化。

積極布局

指數型理財產品是指由理財公司發行,投資資產主要為跟蹤指數標的成分資產的理財產品。

2025年以來,已有中銀理財、交銀理財等發行相關指數型理財產品。中銀理財2月發售中銀理財-智富指數跟蹤策略368天持有期產品,起購金額1萬元,最短持有期368天,風險等級為R3。

此外,交銀理財發行的交銀理財穩享優加掛鉤大類指數三年封閉式6號理財產品,於2025年1月14日成立。據理財產品合同顯示,該產品掛鉤標的是錢潮大類資產趨勢策略指數3.2,Wind代碼為“QCMAT3S.WI”。錢潮大類資產趨勢策略指數3.2是資產配置類量化策略指數,指數樣本空間涵蓋中、美等全球主要市場,將大類資產配置的思想規則化,構建出可實現的量化策略指數。

中國理財網還顯示,目前共有40隻公募指數型理財產品處於待售狀態。其中,中銀理財21隻公募指數型理財產品待售,民生理財、招銀理財均有7隻產品待售。

部分待售的公募指數型理財產品 圖片來源:中國理財網部分待售的公募指數型理財產品 圖片來源:中國理財網

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馬錕鵬介紹,指數型理財產品具有風險分散性強、管理費用低、業績穩定、策略簡單透明、類型豐富等特征。與其他理財產品的主要差別體現在投資標的與組合構建、風險暴露與管理方式、收益預期與波動特點等方麵。例如,指數型理財產品按指數編製規則複製成分股權重配置,組合固定,其他產品選擇更靈活可主動調整。

推動理財資金入市

“指數產品正逐漸成為權益市場主要力量。指數型權益類理財產品投資策略清晰透明、布局靈活、分散性好、管理費用低,是理財資金入市的較好切入點。”馬錕鵬表示,理財公司發展指數型權益類產品具有優勢。例如,理財公司可以發揮自身的成本優勢,在指數型權益類理財產品的投資策略上做出優化,獲得更多的策略優勢。

不過,無論從產品端還是資產端來看,銀行理財在權益方麵的配置占比不高。《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(2024年)》顯示,截至2024年末,理財公司存續理財產品規模29.95萬億元。其中,權益類產品存續規模為0.06萬億元。理財產品資產投向權益類資產餘額為0.83萬億元,占比僅有2.58%。

1月,《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》印發,允許銀行理財等作為戰略投資者參與上市公司定增,並在參與新股申購、上市公司定增、舉牌認定標準方麵,給予銀行理財、保險資管與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。

事實上,鼓勵銀行等中長期資金參與資本市場不是首次被提及。2024年4月,《國務院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意見》發布,鼓勵銀行理財和信托資金積極參與資本市場,提升權益投資規模。